第134章 内城广场_娱乐圈生存指南
笔趣阁 > 娱乐圈生存指南 > 第134章 内城广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4章 内城广场

  面对冉春雷不可描述的体力,苗璐同学已经早早的举手投降,找了个茶馆坐下,说啥也不走了——她为了让冉春雷歇会儿,恨不得把美人计都用上,一个劲的说,“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小冉同学好好聊聊”。

  好吧,这招对冉春雷完全不好使,小冉同学对于这个暧昧邀请的应对方案是——加速!

  苗璐能偷懒,龙一可不敢。

  按照这熊孩子的走法,他迷路根本是迟早的事情,龙一可不想这孩子再打一回妖妖灵——其实现在龙一自己也快晕菜了,看着足迹数字地图上那密密麻麻一片、标示着奇奇怪怪名字的胡同和四合院,龙一也已经几乎失去了方向的概念。他索性也懒得看了,跟着冉春雷忽左忽右的在胡同里耍起了迷踪步……

  就在龙一的耐心马上要耗光的那一刻,冉春雷同学一个右转,一个宽阔的广场出现在了两人面前……

  内城广场到了。

  ……

  王胜那个时空,解放之前国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混乱时期,几乎沦落到了谷底。等到解放的时候,整个国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就算有心保留老燕京的原有风貌也是有心无力。

  而且当时给燕京的功能定位,就是个大而全的首都。所以内城的存在,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很大的困扰;再加上口袋没钱,更没那么多时间,仔细把所有后遗症都考虑清楚,索性选了个最省钱省事的方法——就保留了个完整的紫禁城,其他的,能勉强用的就用,不能用就一拆了事,最终把整个燕京城改的面目全非。

  这个时空则不同,那帮彪呼呼的逆天强者,革命速度快的吓死人。甚至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还没反应过来,大清朝就没了,也正因如此,最大限度的保留住了华/夏的元气。

  再加上政府一不缺钱二不缺时间,更重要的是,这帮超越时代的强人,对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古迹非常上心。所以,整个燕京城的内城,被当成一整个的大号文物,认真的保护了起来。

  当然,所谓的文物保护,绝非简单的把所有老物件都无条件的保留下来。毕竟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之下,连天/安门城楼都快塌了,原样保留没一点好处。最终,政府选了一条最费时费事,同时也最费钱的方式——除了还算牢靠的城墙,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建筑,能拆的全都给拆了。然后对于有文物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重要建筑,尽量用原有的材料,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,按照原来的模样在原址重建——样子还是老样子,甚至砖头十有八/九也还是明清两朝的砖头,可内在已经完全不同了。

 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内城原有的风貌,他们甚至提前100年,把综合地下管廊的概念给搞了出来,所有的管线全部走地下,整个内城,甚至连一根电线杆子都看不到。这么做的结果,就是燕京内城的修整工作,耗时几乎跨越了半个世纪——工程开始的时候,离20世纪还有好几年,当全部工程完毕,二战都快打完了……

  事后,有好事者做了个大致的估计,当初政府维修燕京内城的花费,足够换个地方原样重建三个燕京城!

  可是全国上下却没人抱怨一句,还都觉得很值——可能这就是华/夏人深入骨髓的那种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眷恋和自豪吧。

  内城当中那些没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老房子,就没这待遇了,能拆都拆了,当做修复古迹的材料。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的新式建筑,比如博物馆、美术馆、艺术馆、还有一座美轮美奂的燕京大剧院……

  燕京大剧院是一座外形相当科幻的西式建筑。(O看正e|版章√节◎;上d0¤

  之所以在遍布中式古建的燕京内城,弄这么个西式的玩意儿,其实主要还是基于功能和技术方面的考虑,不仅可以尽可能的建的大一些,成本也低一些,同时便于做声学处理。可老百姓的脑洞从来都好大,因为燕京大剧院是在二战期间落成的,很多人都说,这座大剧院,其实是用O洲人的骨头建成的,所以搞成个西式建筑“缅怀”一下。

  某种意义上说,也不算错。当时整个O洲被一个小胡子一个大胡子外加小岛上那个死胖子,折腾的一塌糊涂,隔岸观火的华/夏却很爽的一边观战,一边两头赚钱——然后用赚来的钱大搞基础建设……

  当然,华/夏政府是坚决不认这个说法的。因为华/夏从来都“爱好和平”,卖的都是“民用物资”。可明眼人都知道,如果没有这些便宜量又足的“民用物资”,二战哪会打了将近四年?那些连农夫都被拉上前线当炮灰的O洲小国,恐怕一年都打不下去!

  燕京大剧院建成的时候,规模和设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,很多设计和功能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。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,就是这座大剧院落成后的首场演出,是一场以“反对战争”和“祈愿和平”为主题的音乐会——而表演者,基本都是当时华/夏政府趁着O洲战火纷飞,从各国搜罗来的一批音乐家。

  这下子算是把这座“人骨音乐厅”彻底给洗白了……

  之后世界真的和平了,很多西方人也彻底忘了这座建筑的来历。反倒是战争结束后,一部分音乐家重新返回祖国,但他们始终将这里当成一个象征“和平与进步”的音乐圣殿,全球许多知名的音乐家,都以能够在这里开音乐会为荣。

  当然,现在已经年届不惑的大剧院,虽然历经了多次现代化改造,但规模和设施上,已经被很多新建的剧院音乐厅所超越,不过,它在全世界音乐家心目当中的地位,始终无可动摇。

  龙一一边感慨着“燕京大剧院”的历史,一边跟着冉春雷依然轻快的步伐,沿着内城广场旁边的步道向位于广场西侧的大剧院走了过去。

  “唉,龙一,今天《梁祝》首演第二场啊,你不去听听?”冉春雷远远看见燕京大剧院门口矗立的大幅海报,突然象发现新大陆了一般,大呼小叫的冲龙一嚷嚷道,“国家交响乐团怎么都会给你留张票吧?”

  龙一吓的赶紧去堵这货的嘴。尼玛,前面媒体区可是老大一堆记者的,“龙一”这俩字让他们听见,自己还怎么脱身?他赶紧把平常反戴着的棒球帽正了过来,还刻意的把帽檐压低,小声对冉春雷说道,“雷子,小声点,那边都是记者好不好?”

  “记者?记者怎么了?”冉春雷当然不可能有公众人物的自觉,不过当他扭头看见龙一一副藏头露尾的鬼祟模样,总算反应了过来,音量立刻降到三十分贝以下,“哦,哦,不好意思!”

  幸亏冉春雷初来燕京,普通话口音有点重,那声“龙一”,听起来很像“隆尼”的音,所以他的吆喝并没有引起关注。不过保险起见,龙一也不顾时间已近黄昏,把本来挂在摄影包上的大蛤蟆镜也扣在脸上,这下总算安全了吧!

  龙一倒也不怕记者,他只是单纯觉得,跟这帮混球王八蛋没什么话好说。

  对于短时间内扭转自己的外部形象,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,毕竟“先入为主”是一件很要命的事。对老百姓如此,对记者也是一样。当大多数的人都戴着有色眼睛审视你,那么你的一切都会被引申、被解读、被扭曲……

  然后最终回归成见。

  别的歌手或者创作人发片,不管作品水准如何,舆论都是有赞有弹。该夸的夸,该骂的骂,不管赞美还是批评,基本都是正常范围之内的就事论事。

  可偏偏到龙一这儿就不一样,每当他有新作品,都会赢得满堂彩,可对扭转自身的形象,却没有一点帮助——那些架秧子起哄的家伙就不说了。就算夸奖自己作品的评论文章,作者往往也习惯性的在结尾处,踩自己的人品一脚,说自己不甘寂寞又跳出来打其他创作人的脸,做人要谦虚要谨慎云云……

  似乎龙一的作品越好,他的人品就越烂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