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闭嘴!我们在谈言论自由_娱乐圈生存指南
笔趣阁 > 娱乐圈生存指南 > 第139章 闭嘴!我们在谈言论自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9章 闭嘴!我们在谈言论自由

  麻烦上身这种事,从来不是小心不小心的问题,人品如果差到一定程度——比如龙一这样的,他就算宅在家里躲着,麻烦一样会上身。

  这不,才过了一天,龙一就又被人踩了,而且这次踩他的人很特别……

  龙一的老妈,《梁祝》的第一作者,周欣然。

  ……

  《梁祝》首演第一场,面向的基本都是文化、艺术领域知名人士,就算为数极少对外销售的门票,由于天文数字般的价格,来的也都是诸如张飞影这一号金钱已经变成数字的顶级商业领袖。但后面两场,除了少量赠票,全部面向公众和媒体开放售票。所以第二场结束之后,在公众舆论中引发的轰动,远比首场演出要大的多……

  连何树青这种华/夏音乐界的扛鼎之人都被《梁祝》所震撼,甚至为此押上了自己全部的职业声誉。仅仅是这一点,就已经充分说明了,作品本身的质量绝无黑点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首演第二场的次日,各种公众舆论,只要涉及到《梁祝》,完全就是一边倒的狂赞,反响之强烈,甚至把西方媒体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。

  一般情况下,这个时空的西方媒体,涉及华/夏的报道,远比老王那个时空来的客观谨慎。说起来最主要的原因,倒也简单,实力使然。G最V新U章P:节@上Y%酷b=匠-d网0,X

  还有一个稍次要一点的因素,这个时空华语的普及程度相当高。如果不懂华语,大量的尖端科学文献是看不懂的……西方人、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西方人,就算口语和实际运用不过关,基本的阅读大体还是可以的。

  而华语普及程度高,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,很多西方人是能够直接看明白华语新闻的,不会单方面的接受西方媒体的诱导。这就使得华/夏也可以用较低的成本,进行文化和舆论的输出。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争夺中,比起英文媒体,丝毫不落下风。

  但这次的事情,性质有些不同——这与政治和国际关系无关。交响乐和油画,一直是被西方文明当做自留地的。这是西方人为数不多,能够在华/夏面前找到文化自豪感的项目之一。可这次,自家所剩不多的自留地,又有一块被华/夏人闯进来了,西方人有些不乐意了。

  当首演第一场结束后,《华/夏日报》用了专版给《梁祝》点赞,那时已经有些西方媒体开始放酸话——华/夏人真以为自己是全知全能吗?只有在西方文明浸透的土壤和上帝荣光照耀之地,交响乐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,华/夏人也许能拿出几部过得去的作品,可世界级的交响乐作品,只能产生在O米……

  可是情况在第二场演出结束后,发生了反转。

  几家在燕京有特派记者的西方媒体,采访到两位被何树青专程邀请过来观摩首演的西方著名音乐家,两人异口同声的给予了《梁祝》极高的赞誉,“非常非常震撼的作品!虽然《梁祝》讲述的是一个华/夏古代的爱情故事,它也确实拥有很多的华/夏文化特质,不过它的的确确是一部正宗的、绝妙的奏鸣曲,它真的棒极了!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指挥我的乐队演奏它(想在金色大厅听到它)!”

  这样的评价,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。这两位音乐家不是普通人,都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人士,到了他们这种行业地位,已经完全不会因为面子问题或者朋友之谊,就敷衍的给出一些恭维的评价,从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。能够被他们称作“棒极了”的作品,那只能是真的“棒极了”!

  此言经过几位记者的报道,迅速传遍了西方音乐界,来自全世界各个知名音乐厅的演出邀约,立刻像雪片一般飞向了何树青的办公桌……

  如果说西方人关注的重点,在于作品本身是否是一部高质量的交响乐作品,那么华/夏本土的媒体的关注点则更多了一点——作者。

  现在被公布出来的《梁祝》作者有两个,龙一排名第二,第一作者是周欣然。

  即便没有《梁祝》,周欣然这个名字,在华/夏的古典音乐界知名度也非常高的。但她的声望和地位,都是来源于她出神入化般的小提琴演奏技巧。几乎所有跟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,她只是一个职业小提琴家,但从来没有参与过音乐创作,甚至连这方面的苗头都没有。

  不过,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,创作这种事情,从来就没个准。很多人作曲作了一辈子,写了一麻袋的作品,也不见有一部真正能拿得出手;而有的人偶然的灵感乍现,一出手就是惊世大作。

  当《梁祝》的作者信息被披露出来之后,不少媒体记者,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深海爱乐乐团,采访到不少周欣然生前的同事故旧。不过让记者们感到“遗憾”的,所有人都表示,周欣然生前,确实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,她在进行《梁祝》的创作;但她却不止一次的和朋友说起过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舞台上演奏儿子的作品。

  毕竟,这些专业音乐人都清楚,作品的著作权可是很严肃的事情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。无中生有对于周欣然的清誉,同样也是一种伤害。所以大家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,都非常谨慎。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绝对的字眼,只说没听说过或者没见过。

  不过,所有的记者都下意识的忽略了后面半句——作为老妈,对儿子有所期许再正常不过,并不能证明她儿子一定会有出息。所以,记者们又换了个角度去问大家,是否能够肯定,《梁祝》不是周欣然所作……这一次,所有人也都异口同声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——这种事儿谁能打保票?

  可是这个回答,却让记者们如获至宝,好吧,既然没人否定,那答案自然就是肯定……

  嗯,其实记者要的就是这个!

  于是乎,伴随着对《梁祝》的盛赞,另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了出来——周欣然是《梁祝》真正的、唯一的作者,某人想借母亲的名字上位,连自己母亲遗作的署名权都要剽窃,恬不知耻,枉为人子!

  在一些记者看来,媒体的口号是“客观、理性、公正、准确”,所以他们从来不觉得,吃人血馒头是多大的问题;或者拿已经过世的母亲的名义,来踩儿子究竟无不无耻。

  因为他们认为,自己只是向公众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而已——你们看,周欣然的同事没有一个人否认,周欣然可能是《梁祝》的作者,所以,嗯,就是这么回事!

  至于说“否定某种可能性,是否意味着肯定另一种可能性”这种不靠谱的逻辑推理,本身是否合理;或者说这样对于当事人会不会造成什么的心理伤害?

  反正一个已经死了说不了话,另一个你爱说说去——自己说的话又不能当做证据!

  至于说来自其他人的质疑?

  闭嘴!

  我们是无冕之王,新闻监督是我们的责任!

  我们在谈言论自由!

  ……

  如果换一个人,面对如此群情汹汹的舆论,恐怕已经扛不住了。

  龙一不会。

  不歇气的挨了几个月的骂,总不会白挨,多少要有些收获的。龙一的收获就是——一张能免疫所有嘴炮攻击的厚脸皮。

  以他现在的脸皮厚度,也许硬扛子弹可能差点,不过这种程度的言语攻击,他已经完全不在乎!

  尤其是这一次,这帮记者真的打错了算盘,龙一将母亲的名字写进《梁祝》,其实他唯一的目的,就是想把老妈抬上位。

  至于说自己又被踩,还是被某些人借用老妈的名义踩的,龙一表示很淡定——给自己老妈当踏脚石,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,踩一辈子又如何?受点委屈算什么?

  更何况,他早已经被踩习惯了。

  结果,每一个看到这条新闻,打电话过来安慰他的人,最终都被他安慰了一遍。

  本来何树青建议,在首演第三场结束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,龙一也出席一下,现场解答记者的疑问。不过被龙一以当时已经开始上课为由,给婉拒了——他总不能告诉何老头,这次不管是他,还是媒体,大家的动机其实都不单纯。

  而且媒体一方,有可能某些人的推动也起了些作用,否则不至于如此短的时间就群情汹汹。所以这帮人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解释,他们只是单纯找个由头,想踩自己而已。自己解释一句,人家有十句在后头跟着,纯粹的出力不讨好,不搭理他们就对了!

  当然,现在的情势,一句话不说,也不合适,自己的态度还是应该申明一下。嗯,上记者招待会还是免了,龙一不想跟人面对面的吵架。

  很没格调!

  所以他选了种最省事、看到的人最多、而且也最不会被人刻意曲解的方法,发了一条微言,“《梁祝》的主旋律和部分片段为我母亲所作,本人只是负责将整部作品串联成型。”

  对舆论的质疑做了个简单的回应,龙一就直接潜水,再不搭理外界的纷纷扰扰。

  因为,真的开学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