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章 那不是执着,是智障_娱乐圈生存指南
笔趣阁 > 娱乐圈生存指南 > 第218章 那不是执着,是智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8章 那不是执着,是智障

 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,完全印证了滕秀群的判断。

  龙一那句“我的书真的很不错”的回复,看起来更像是在耍小孩子脾气;对旁观者的说服效果,甚至不如司徒峻压上自己名誉给出的旁证更加有力。其实在那个时候,滕秀群就已经想站出来了——以他的身份,私下给“香江文化出版社”的董事长打个招呼,让他约束一下程玉亮,放龙一一马,并不是难事,也没人敢不给面子。

  可问题在于,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。对龙一坏处不少,好处却寥寥。

  这样做最可能引发的后果就是,即便龙一的小说顺利出版,甚至获得不错的评价,也只会让“抄袭代笔”这个嫌疑,永远挂在龙一头上。虽然不会有人把这个东西搬上台面说三道四,可即便是大家都在台面底下说小话,龙一这一辈子都休想抬起头。

  可没成想,当他还在犹豫,这个招呼该不该打,或者应该怎么打,微言上的战局却风云变幻,搞的老先生都目不暇给瞠目结舌。龙一这小家伙独辟蹊径,根本没去纠结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抄袭,反而另起炉灶,用一篇歌词、一首精巧的现代诗和两阙堪称经典的《沁园春·雪》,把程玉亮为首的一群“文人”给打的稀里哗啦——你们不是说我的文学修养不行吗?好吧,我也不和你们比烂,只是把自己的水准展现出来,只要你们能踩的动,随便踩……

  ……

  写一本一百万字的小说,和一首不到一百字的《沁园春·雪》,哪个更难?

  回答这个问题,完全不需要古典文学专业人士——看看那些网络文学网站上,几十万部动辄数百万字的“大作”,其中不少也可以被冠以“佳作”、“神作”的名号;再想想大家能信口说出名字、背出两句代表作的诗词大家,貌似最后一个,恐怕也得上溯200年去找纳兰容若和曹雪芹。

  当然,你如果硬要说,诗词网站上那些诗词爱好者们,平时自娱自乐、勉强按照平仄和格律要求拼凑出来、生硬到不行的东西也算“诗词”……这种无赖观点,谁都无话可说。

  《沁园春·雪》刚一亮相,滕秀群登时觉得如释重负。s酷*匠)网永O久免r费ty看E%小H说!0`c

  他抑扬顿挫的把两阙词朗诵了两遍,嘿嘿一笑,登陆微言信手回复了一句话——嗯,既是心情舒畅的给小家伙点个赞,也算是豁出老脸,向龙一讨个人情,给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徒子徒孙找个台阶下,让这帮家伙赶紧滚蛋,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。

  接着,他一个电话打给秦岚,要来了龙一的号码。他觉得,如果不立刻跟这小家伙聊几句,自己恐怕会憋死。

  至于说,他主动打电话给龙一,是不是有失身份……

  先不谈龙一那本小说写的如何,就凭这首《沁园春·雪》,龙一就已经有资格,完全平等的跟自己、还有那些老伙计坐而论道——他现在终于理解,何树青、秦岚这些人为啥毫不牵强的把这个比自己孙子年龄还小的小家伙,称为“龙一小友”了。

  可是,你这孩子都能写出《沁园春·雪》了,怎么却跳进娱乐圈那个大染缸?

  好吧,就算进了娱乐圈,你多写点《梁祝》啊?那什么《穷开心》,算什么鬼?

  当然了,《穷开心》虽然够俗,而且有点闹腾,不过多听几遍……

  好像也还有点意思,如果你拿它当相声听的话。

  ……

  跟滕老先生打电话,其实没说到啥实际内容。

  在龙一心甘情愿放低了姿态的前提下,这一老一少对着话筒还真没多少东西可聊。当然,滕秀群的理解是,这小家伙确如秦岚所言,人品修养优秀,尊老爱幼,谦逊好学,嗯,就是有点害羞;可实际上,龙一完全就是心虚……

  当初跟着老王同志学习的时候,龙一还真的认真钻研过古体诗词的创作。毕竟平仄格律之类的,也算是写歌词的基本功之一了。而且以他怪物一般的机械记忆力,《全唐诗》《全宋词》虽然说不上每首都倒背如流,其实也差不太多。至少从理论上,龙一是不怵的,硬要凑出几首合乎平仄、勉强入眼的古体诗词,他也还是可以做到的。

  如果对上另外的人,比如某位程姓前辈,龙一还真敢厚着脸皮跟他掰扯一二。可在滕老先生这个级别的国学大家面前,龙一能把话说囫囵都不容易。

  写诗填词,理论跟实践的距离,不说天差地别也差不多了。否则纳兰之后的200年间,不说再出一个东坡三变,连纳兰容若都找不出第二个。

  最终,龙一答应了老先生,回头一定去陪他喝茶,悉心聆听前辈的教诲。不过却婉拒了老先生的另一个提议——经过这一顿折腾,老先生对龙一那本连名字体裁都还不知道的小说兴趣大增,问龙一要了文稿,看看如果满意,他准备亲手给《天龙八部》写个序。

  这可把龙一吓了个半死,拉倒吧,《天龙八部》再怎么说,也就是一部武侠小说而已。让滕秀群提前看看,斧正一二自然没问题,可是……写序?

  那不叫提携,叫捧杀!

  龙一不希望《天龙八部》被人无端看扁,可也不想被抬上云端下不来。这就是一本娱乐大众的通俗文学作品,大家看看一笑而过就好。对龙一自己来说,自己从头到尾就是个玩音乐的,写小说……嗯,个人爱好而已。

  ……

  1998年第一场全网轰动的大撕B,以龙一祭出剔骨刀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》,和《沁园春·雪》这把大杀器,就此戛然而止。

  而引发这场大决战的几个热点新闻,在延烧了将近半个月之后,也同时被彻底画上了句号。

  准确的说,不管是网络,还是纸媒,对上《沁园春·雪》这样的作品,敢吱声的都不多——不管是褒是贬。几乎所有看到这首作品的人一致认为,有资格在这首作品下面写赏析写评论的人,全国都没几个。

  媒体们当然很不甘心——大家牺牲了整个春节假期,好不容易搞出这么大的场面,就这么结束了?

  可是现实告诉他们,只能这么结束了……

  没看见《沁园春·雪》又上《华国日报·文艺副刊》了?还被冠以“纳兰后第一词作”的名头,现在继续跟某个气焰正盛的小东西作对,那不叫执着,那是智障!

  自媒体时代,人人都是新闻入口,信息来源极大丰富,即便普通吃瓜群众,也算见多识广,不是那么好忽悠了。现如今,早已经不是那个媒体说啥就是啥的时代。造谣也好,喷人也罢,都有基本法的,胡吃乱碰只会自取其辱。

  而且媒体如此快的偃旗息鼓,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——怂了!

  其实这一次,媒体自己也是侥幸脱身,才没被龙一的大杀器给砸到。在程玉亮失去理智的跟龙一玩起不死不休的时候,绝大多数的媒体记者已经意识到,事态濒临失控,都脚底抹油提前闪人了,勉强没被那位“前”总编先生给拖下水。

  所以,事后总结一下,这一遭记者们除了春节假期加了几个班,熬了几个夜,外加被竹天后两口子打了几个耳光,掉了些面子,总体损失不算大——甚至从生意的角度分析,其实媒体也算赢家之一。

  毕竟这场撕B中间,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爆款新闻线索,让大家堆砌出不少文章,流量相当可观。从经济上来说,还是很有效益的。

  只是回过头看,在整个事件当中,媒体除了四处添乱,扮演各种猪队友搅屎棍的角色,基本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。这显然让“新闻工作者”们,脸面有点不太好看,吃瓜群众对媒体的不信任感再度加强了一点。

  所以,现在大家能做的,就是老老实实的缩起爪子,心态调整好,耐心等待下一个机会——比如,某人的小说正式出版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