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、京中圣旨到_大明:从靖难开始
笔趣阁 > 大明:从靖难开始 > 12、京中圣旨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2、京中圣旨到

  应天皇宫。

  建文帝朱允炆刚刚送走了朱高炽三兄弟,同意让他们返回北平。

  北平燕王突患失心疯,病情加重,朱高炽以此为由,婉拒了皇帝继续让他游览北平的好意。

  建文帝闻言,感触颇深,随机便想到了自己幼年早逝的哥哥(朱雄英)和自己病逝的父亲(朱标)。

  对朱高炽他们三人的孝心大加赞赏,特意赐给他们许多珍稀药材和皇宫的御医,一起带回北平。

  朱高炽兄弟三人刚走,齐泰便道:“虽然收到了北平布政使张昺的消息,但燕王失心疯一事却也无法判断真假。”

  “倘若是真,陛下放燕世子(朱高炽)回北平倒也可以,也会让天下人觉得陛下仁义。”

  “猛虎没了爪牙,也就不足为虑。”

  “可倘若此时是假,燕王以此为由,不来洪武高皇帝(朱元璋)的忌辰,其心可诛啊!”

  黄子澄道:“此事是真,可将燕王接来京城,以治病有由软禁起来,此事若是假,那就以欺君之罪顺势削藩。”

  “可谓两全其美之法!”

  建文拿出一道奏表,交给黄子澄,“昨日葛诚送来的,你们先看看。”

  黄子澄接过奏表,大吃一惊,“这封奏表虽然写的不明所以,但不会空穴来风,燕王有此心,就是藐视朝廷,藐视陛下。”

  齐泰劝谏道:“陛下,该决断了,当断不断,必受其乱。”

  建文帝踱步不停,突然停了下来,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,“拟旨,捕杀燕王府从属,至于燕王,留他一命吧,毕竟是朕的四叔。”

  齐泰当即道:“陛下不计前嫌,有仁孝之心。”

  黄子一副澄恍然大悟的样子,“难怪陛下放燕世子会北平,原来早有预料,在这时,让他们家人团聚。”

  “陛下仁义啊!当为天下人楷模。”

  北平燕王府。

  今日是拟靖难檄文,所以在场的都是文官,两人分别是郭资,金忠,姚予初知道两人在燕王靖难期间,分管后勤,后方军事。

  燕王有此二人,后方无忧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姚予初的师父,道衍和尚姚广孝,靖难的总指挥。

  今日虽是姚予初主笔,但也不敢怠慢几人,不断询问几人的意见与看法。

  姚广孝看出了徒弟的顾虑,有他们几位在,倒是不敢下笔了,平时的意气飞扬没有了。

  “予初,只管写,你是主笔。”

  郭资笑道:“不必紧张,大胆写,要稳准狠,足够狠辣。”

  金忠则对这位世子丝毫不吝啬词汇夸赞的姚予初,很赶兴趣,语气中充满了惜才之心。

  “予初啊,不必拘束,只管下笔。”

  姚予初明白几位是在鼓励自己,让自己别有太多顾虑,他记得靖难檄文好像是郭资写的。

  现在变成了自己写,总有种在人前卖弄的感觉。

  见几位大佬都这样说了,姚予初思索着前后事由,缓缓下笔。

  【今幼主嗣位,信任奸回,横起大祸,屠戮我家。我父皇、母后创业艰难,封建诸子,藩屏天下,传续无穷,一旦残灭,皇天后土,实所共鉴。】

  (作者春风倾情翻译:建文这个小!王!八!蛋!翅膀硬了,做了皇帝,信任朝廷奸臣,兴起大祸,杀我皇室子孙,我爹我娘何其建难,创立大明,封诸位孩子为藩王,共同拱卫我大明江山,直至后世,皇天后土在上,见证此事。)

  【《祖训》云: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恶,必训兵讨之,以清君侧之恶。”】

  (作者春风倾情翻译:祖宗说了,朝廷有奸臣,诸位藩王可兴兵讨之,是为清君侧!)

  【今祸迫予躬,实欲求生,不得已也。】

  (作者春风倾情翻译:今日被迫起兵,本想一死了之,实属建文这个小王八蛋逼迫,没有其他办法。)【义与奸邪不共戴天,必奉行天讨,以安社稷,天地神明,照鉴予心。】

  (作者春风倾情翻译:本王与奸臣不共戴天,必定奉天命讨伐,日月山河,四方神灵,昭示我心。)

  寥寥百字,一气呵成。

  姚予初谦虚道:“师父,金大人,郭大人,劳烦润色修改。”

  金忠一盏茶刚刚喝完,迫不及待想要见识一下,半晌,激动道:“何需润色!何需润色!振聋发聩,振聋发聩啊!”

  郭资急忙来看,“当的上世子口中的惊世之才,小小年纪,有此笔力,有此魄力,世之罕有。”

  姚予初看着两位大人激动的神色,文人看见了好文章,总会如此。

  他拱手道:“两位大人谬赞了,与两位大人此,我还差的远,不过是妙手偶得之,是家师教的好!”

  一番娴熟至极的拍马屁。

  金忠赞赏道:“道衍高僧教了个好徒儿啊!日后前途可不是我等能比的。”

  姚予初赶忙拱手一礼,“哪里哪里。”

  江湖不是什么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!

  郭资笑道:“师父盛名在外,徒弟锋芒锐利,当的上一门双杰,古今罕有啊!”

  “事不宜迟,此檄文由本官即刻交给燕王。”

  张昺府。

  几人严肃异常,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圣旨,张昺打开圣旨,圣旨上的内容出现在几人眼前。

  张昺道:“陛下的意思是捕杀燕王府从属,留他一命。”

  “不论燕王失心疯是真是假,留他一命。”

  谢贵不解,“前几位削藩的藩王都死了,为何独独留燕王一命,是否多此一举了。”

  一向沉默寡言的张信道:“圣旨在上,我等不可质疑。”

  “张指挥使言之有理,不过还有一封信,是齐泰齐尚书的。”

  张昺从袖中拿出一封信,摆在桌上,沉声道:“齐尚书所言,刀剑无眼,乱事之中,生死有命。”

  谢贵也回过味来,“齐尚书是说,燕王不可留!”

  一边是圣旨,一边是齐尚书的信,到底该如何做?

  陛下的圣旨肯定要听,齐尚书的意思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。

  往后在朝廷,还要靠齐尚书提携,有他在,官场就算不能平步青云,也能多一份助力。

  理清了大大小小的利害后,张昺坚定道:“燕王去留,就听齐尚书的。”

  “此事我自有决断,二位以为呢?”

  谢贵:“听张大人的。”

  张信:“并无疑义。”

  “北平城内的军马不能调动,不能让燕王有所察觉,至于城外的军马,调动也要慎之又慎。”

  张昺指着桌子上的北平沿边军马的将领道:“燕王节制北平沿边军马多年,这些将领大多与燕王有旧,也不能调动.......”

  “要找一位新来的,受齐尚书恩惠的将领。”

  张信已经没有心情听这些,家中老母常年多病,他没少受燕王的恩惠,对于燕王此人,他也极为赞赏与钦佩。

  以前只是北平军中的一个小官,辛的燕王赏识,一步一步走到如今,朝廷一道圣旨,他做了北平的都指挥使。

  只是此时,燕王与陛下之间,到底该如何抉择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