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、前因后果_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
笔趣阁 > 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 > 58、前因后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58、前因后果

  民间盛传,南晋皇帝胸无大志,心无百姓,荒淫无度,昏庸无能……好几个“无”字压下来,妥妥是一个后世将被史书口诛笔伐的昏君。

  而就褚琰从短短几句交谈里来看……倒也没完全说错。

  起码胸无大志这点就没什么问题。

  他原本还以为这位南晋帝整出这么大的闹剧,该是有什么别的筹谋,谁知这人上来便冲着褚琰摇了摇杯,道:“借柳将军之手脱身,当谢你一杯,哦,柳将军就不谢了,他的兵伤我一条胳膊,算抵平。”

  “脱身?”

  “就是假死。”南晋帝爽快地承认,“皇位空虚,丞相和淮北那位哪有那么多的耐心?自然是先说我死了,然后想方设法地争那个位子,就算尸首找不到也没关系,带两件衣冠秘密下葬,没人敢质疑什么——可惜了我的皇陵,建得那样漂亮,只能便宜了一堆死物。”

  褚琰听他嘚啵半天,下意识就是一接:“不急,等你什么时候死了,我把你塞进去。”

  这话一出,两人大眼瞪小眼地看了一阵。

  南晋帝有些不高兴地指指褚琰:“登基以来,倒是没人敢跟朕这样说话,说到底,朕现在还算在位呢。”

  褚琰悠闲地夹菜:“那跟我有什么关系,您是南晋的皇帝,我是北齐的皇子,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。”

  话说得不客气,但好歹给面子地带上了尊称。

  南晋帝噎了噎,又道:“其实你应当也谢我一杯。”

  “柴房的事?”褚琰在这位让人有些捉摸不透的皇帝面前,丝毫不输气势,“说来,方才那些官兵其实是来搜您的,而不是搜我们的吧?我进城前算好了,按说追兵不会那么快到,被你们连累得差点提前暴露,借柴房躲藏的事也该算扯平了才是。”

  南晋帝淡淡一笑:“倒不是说这事,你要谢我的地方还多,我暂且向你讨这一杯,只为替你截住了淮北王府的急信一事,否则你以为你身份若是暴露,淮北王和丞相还会乖乖内讧吗?”

  褚琰心中轻轻一震,却也有种恍然的感觉,片刻后他举起杯一敬,非常有诚意地干到了杯底。

  他们彼此都在想:现在倒是能好好谈一谈了

  。

  入南晋以后,褚琰那时已经对邢亦产生了怀疑,看他看得紧,没有给邢亦报信的机会,但是他第一次将自己人安排进南晋军,并且让自己人假装立功以后,远在帝都的南晋帝却是想到了褚琰在南晋的这个可能,因为邢亦尚在梁州的时候,便给他递过口信,道是安王在梁州有准备、似是要出什么远门。

  南晋帝怀疑军中有褚琰的人,便顺势扶持,他仗着自己“昏庸无能”,恰好不必听大臣上谏言,随时可以在朝堂大事上“胡闹”,也正因此,褚琰的人才会那么快晋升。

  这样做理由很简单,一来,是想跟褚琰这边搭上线,故而给褚琰一个提示,二来,是想靠这个不属于任何派的外人来领一支军,从而牵制住丞相的军。

  果然褚琰便将邢亦派了回来,恰好南晋帝想做一件事——他想从那处处是眼线、没有哪里能让人安心的囚笼般的皇宫中脱身。

  “那些各地所谓闹事的流民是你的人吧。”

  南晋帝用上自嘲地口吻:“朕继位两年,总不能真的连点自己的人都没有。”

  闹事的流民除了是给褚琰提供趁乱行事的机会以外,还是挑起丞相和淮北王矛盾的第一步。

  丞相认为是淮北王搞的鬼,假如丞相选择去平息民乱,那他的兵力会被分散,届时再挑拨淮北王趁虚而入,就能轻易激起两方矛盾,假如丞相选择不去理会,那么这些地方也迟早守不住,北齐长驱直入后,丞相只有撤兵保住金陵、而淮北王只能靠着淮北,二者这时候是否对立也无所谓了。

  丞相选择了后者,而这个时候南晋帝散步在外的眼线又告诉他安王入了淮北,南晋帝很快便想到褚琰是盯上了淮北的粮仓,想用粮仓来激化王、相二人的矛盾。

  于是他又派人给褚琰传信,让北齐边境发兵,好在金陵局势彻底爆发之前脱身。

  褚琰问:“您是怎么保证自己能御驾亲征的?总不能是您提出来的吧?”

  一向不管政事的皇帝要是突然主动提出御驾亲征了,傻子都能看出有鬼,到时候就更不可能离京了。

  南晋帝道:“邢亦有个妹妹,是淮北王身边的宠姬,亦算是半个谋士。”

  褚琰奇道:“哥哥是你的

  人,妹妹给淮北王做谋士?”

  “我这小皇叔并不知情。邢家机关世家,本是历代替皇族卖命,可惜于我父皇时期被丞相发罪,全家男子流放,女子入娼籍,小皇叔看中邢家的手艺,便把邢姬赎了回去。”南晋帝有些怀念地道,“小皇叔不受宠,年轻时少有在宫里的时候,自然也不知道我儿时是靠着邢亦邢姬兄妹俩接济,才能好好地活过来。”

  南晋帝本出身低贱,于冷宫中生下来,也顺理成章在那方寸之地长大,后来他娘亲过世,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冷宫里挣扎,他那沉迷歌舞酒色的父皇根本想不起来冷宫里还有这么一个儿子。

  彼时邢亦和妹妹邢姬还是御用机关师家族的子女,父亲受宠,连带着他们也时长出入皇宫,无意中与南晋帝相识,三人便偷偷建立了友谊。

  后来邢家被发落,没多久,南晋帝就接受了丞相的帮助,自愿成为丞相的傀儡。

  彼时先皇帝身边的其他儿子一个接一个地被谋害,他就算再迟钝,也能明白了些什么,可当时先帝已经将玉玺和虎符交了出去,朝中大权俨然已经握在丞相手里,比起重振祖业,懦弱一世的先帝更担心自己的安危,可谓敢怒不敢言。

  “他荒唐一辈子,也就临终前那几年幡然醒悟,暗中筹谋了一些人手,又把邢家遗下的人接回来偷偷安置,交到了我手里。”南晋帝嗤笑一声,“看似为我好,却险些害了我,我身边全是丞相之人,吃喝拉撒睡都有人去汇报,一旦被丞相发现什么,我岂还有活着的价值?”

  说到这顿了顿,回到原本的话题,“御驾亲征,是我用邢姬之口与淮北王说出来的,于是没过多久便有人上奏提议。我自然要演出副不肯的样子,直到乱民遍地、北齐来势汹汹,边关军心愈发不稳时,原本阻拦的大臣也都变得想送我上战场,便可顺理成章地出征。对了,你那信,也是邢姬拦下来的。”

  褚琰听到这有些明白了,南晋帝本没必要与他说这么详细,之所以说了,怕是想让他救那邢姬出来。

  “那您又想要什么呢?”褚琰怀疑地眯起眼,“您脱身朝廷,摆脱了眼线,却也失了帝位,您自己就没什么想要的吗?”

  南晋帝沉默许久,松开手里把玩的酒杯,将整壶端起来,痛快往嘴里灌。

  末了他“哈哈”笑道:“褚琰,不是人人与你一样的。”

  他没说自己有何所图,反倒有意结束这一席,兀自哼起一支南腔小曲,走出门。

  褚琰听见他在外面说:“给安王和他的人备几间屋子。”

  接下来几日,他们便在这宅子里住了下来,期间得知这宅子主人是县令的小舅子,他们暗地里都是效忠南晋帝的,平时以做贩马的生意为由,实则是为了南晋帝的私兵而养马。

  这宅子里还有不少暗室和密道,外头的追兵不甘心,又来查过两次,他们皆靠这些暗室躲了过去。

  又过一阵,南晋帝的眼线带回消息,先是丞相直接封了金陵城,让淮北王无法脱身,以此要挟淮北出兵南征。

  淮北假意顺从,实则出征大军躲在了山上,将丞相趁淮北空虚派来意图占领粮仓的几万人瓮中捉鳖。

  褚琰很快便想到了这其中的阴差阳错。

  当日褚琰进淮北后,不忘立刻派人把柳岐画好的粮仓图给丞相,本想着能引丞相出兵攻淮北,好让追自己的追兵能少一些,谁知丞相那时候按兵不动,反倒是找了个时机扣下淮北王,来了招引淮兵南调。

  却不知淮北王世子知道了褚琰的身份,传信给父亲,父亲又在这时被扣,难免会觉得褚琰与丞相是一伙的。

  褚琰来淮北是为了粮仓,淮北王世子只要有心调查不难发现,因此丞相再来打粮仓的主意时,就掉入了淮北王世子的陷阱。

  至于他杀了丞相那么多人会不会让困在丞相手里的父亲遇险,褚琰觉得淮北王世子根本不会在意,那孙子一看就不是个老实的货。

  南晋这边内乱起来一发不可收拾,柳问便势如破笋地攻下了永城,此后边境大军几乎崩溃,大量将士投降,丞相见势不妙,将边境军撤回一半,守住金陵。

  就如南晋帝所估计的那样,金陵与淮北最终成了两只乌龟壳,撬开这壳只是迟早的事情。

  边境军自顾不暇以后,他们也不必再躲躲藏藏,褚琰收拾好东西,准备去永城与柳问汇合,却被南晋帝堵在了院子里。

  他神色一沉,还未来得及说什么,

  就听南晋帝说:“你也不用太着急,我的人替你打探过,柳岐没事,他已经平安到永城了。”

  褚琰着实因为这句话松了一口气,示意身后的人放下刀,问道:“你特地在这等我,不会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个的吧。”

  南晋帝做了个“借一步说话”的手势,两人避开人,在石径上踱步。

  “此番,我想向你要一个保证。”南晋帝目光悠远,语气很轻。

  褚琰心里有种“终于来了”的感觉,道:“你说说看。”

  直到骑上马,褚琰心里还有些微微的震撼,他原以为晋帝会提出什么为己谋利的要求,不是封个异姓王,起码也是黄金万两、余生无忧才对。

  然而南晋帝却只要了一样东西——自由。

  “你帝王之尊,就不会觉得不甘?”

  “有什么不甘的?我做了两年狗皇帝,再到你们北齐做一辈子狗藩王?”南晋帝自嘲一笑,“一生禁锢在藩地,大事小事被人盯着,最好和以前一样,沉迷酒色,夜御十女,越是荒唐,你们才越是放心……这样的日子太累了,我费尽心思逃出一个笼子,是为了再把自己关进另一个笼子?”

  “我没有阿斗之志,还是算了吧,就让我在史书上占的篇幅少一些。更何况,对于你们这样的人来说,不管不闻不追查,比起许别人一个藩王之位,恐怕更难吧?”

  褚琰忽而想通了南晋帝那句“不是人人与你一样的”。

  褚琰的自由,是身处最高位,再无法受任何人挟制的自由,而晋帝的自由,是化身闲云野鹤,再无人能觅他的自由。

  或许易地而处,晋帝也会有至高的志向,但他处在最下风,便选择了于他来说最好的路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加更失败,明天回北齐了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